臭氧在污水處理中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文章出處:大環臭氧 人氣:發表時間:2020-01-13 09:20
臭氧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臭氧在污水處理中作為消毒劑被廣泛使用,其強氧化性也可用于降低DOB、COD脫色、除臭、除味、殺藻,除鐵、錳、氰、酚等。目前臭氧氧化法主要用于印染廢水處理、含氰廢水處理、含酚廢水處理等。下面主要介紹臭氧在水中消毒效果的4點影響因素
臭氧在用于飲用水消毒時具有極高的殺菌效率,但在污水消毒時往往需要較大的臭氧投加量和較長的接觸時間。影響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總結如下:
1 原水pH 的影響通過動力學試驗,在固定氣體流量(Q=10L/h)的條件下,考查了在不同PH 時,臭氧對試驗用水的消毒效果。以PH=6.7和PH=8.0時為例。試驗結果表明,時間相同的條件下,在水質呈酸性時臭氧的存在時間要長于水質偏堿性時的存在時間,故
水質顯酸性時的消毒效果優于堿性條件下的消毒效果。
2 水中其他物質的影響
主要是水中含COD、NO-2 —N、懸浮固體、色度等,這些物質會消耗水中的臭氧。有時還出現污水臭氧消毒后COD 增加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臭氧將水中難降解的惰性物質氧化為小分子物或者將一些環狀有機物開環,從而提高了原BDOC,在臭氧消毒之前對原水進行預處理,盡量徹底地去除有機物是十分必要的。
3 臭氧投加量和剩余臭氧量的影響臭氧用于飲用水消毒的投加劑量比較低,當水中臭氧殘余質量濃度為0.4 mg/L,接觸時間為4min時即可滿足消毒殺菌的要求[9]。Absi的試驗表明,當臭氧投加量為17mg/L時,大腸桿菌數由50cfu/mL降至5cfu/mL,臭氧投加量增至20mg/L時,大腸桿菌數可降至1cfu/mL。
一般而言,不同水質所需的臭氧投加量不同,臭氧的投加劑量越大、接觸時間越長,出水水質越好。petala對普通活性污泥法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再經臭氧消毒后出水達到美國EPA回用水質標準,但是當臭氧劑量達26.7mg/L 時,卻表現出對發光細菌的生物毒性,這主要是由于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消毒副產物所致。試驗表明,當出水再放置24~48h時,生物毒性可大大降低。飲用水消毒通常采用ct值(其中C 代表有效臭氧濃度,T 代表接觸時間)作為臭氧工藝的設計參數,CT值表示消毒過程的有效性。當臭氧用于污水的消毒時,用CT 值作為設計參數不很準確,因為污水中含有大量消耗臭氧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消耗的臭氧并沒有起到消毒作用。李濤等對大慶油田六廠采油污水進行臭氧滅菌試驗研究表明,只要臭氧有效傳入污水中,2min內就能殺死其中的細菌。可見,以轉移的有效臭氧量作為控制參數更利于污水臭氧消毒效率的提高。
4 臭氧接觸方式的影響
臭氧在水中分解迅速,根據氣液傳質原理,增加臭氧的傳質效率可提高利用率,因此選用不同的投加方式,臭氧的利用率不同。常用的臭氧投加方式有鼓泡法、射流法、渦輪混合法、尼可尼混合法等。
隨著污水深度處理技術和污水回用的普及,臭氧消毒的研究和應用將會越來越多,臭氧與其他消毒方法的復合消毒將是今后發展的趨勢。
同類文章排行
- 游泳池中臭氧能持續多長時間?
- 電暈放電是什么意思?
- 洋蔥儲存臭氧處理
- 水族館和水上公園的臭氧處理
- 泳池臭氧發生器殺菌原理
- 食品加工中臭氧化的最新研究
- 臭氧如何消除醫院的氣味
- 臭氧的性質
- 臭氧如何從廢水中去除異味
- 如何保持游泳池水質清潔